莫與儔(1763-1841),字猶人,號杰夫,壽民,獨山兔場人,布依族。作有:《二南近說》4卷,《仁本事韻》2卷等。
嘉慶二年(1797),與儔考中舉人,次年中進士。嘉慶六年(1801),由庶吉士出任四川鹽源縣知縣。鹽源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,當地富人買無征稅之田,窮人產業賣盡,仍要交全稅。官府不顧百姓疾苦,大肆橫征。與儔到任,力改其弊,上奏裁稅。鹽源縣內有一木里-左所地方,離縣城較遠,盛產銀礦。木里-左所離當地彝族的經堂較近,與儔的上司不了解情況,武斷拆毀經堂開礦,造成當地群眾與官府激憤對立。與儔親往說服,安定群眾。當地土司境內,官吏過往,都要攤派錢物。與儔此行,拒收錢物,并命土司歸還百姓,出告示規定,凡此后縣官到境,不得勒派彝戶錢物。離境時,當地群眾集隊送行。與儔感慨地說:"信乎!民情易得,徒以愧吾輩!"嘉慶九年(1804),與儔任四川甲子科鄉試同考官。不久,因父親病故,回家奔喪。又因母親年過古稀,在家等侍奉。嘉慶十三年(1808),在八寨廳(今丹寨)王氏家設館教學。次年,受聘獨山紫泉書院,任主講。與儔在獨山12年,創建"影山草堂",倡導樸學,教育鄉里子弟。母親去世后,與儔不愿再去四川任官。道光二年(1822),被選為遵義府學教授。次年,全家遷往遵義。與儔在遵義教授19年,以許慎、鄭玄為宗、兼及南宋理學,出莫友芝、鄭珍等著名弟子。對黔中漢學的傳授,為引渡津梁第一人,是"影山文化"的奠基者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,與儔病逝,終年79歲,葬于遵義城東青田山。門人私謚貞定先生。與儔有9子7女,五子友芝、六子庭芝、九子祥芝均分別有傳。
主要著作
與儔著作有:《二南近說》4卷,《仁本事韻》2卷,《喇嗎記聞》2卷,詩文收在《貞定遺集》,另有《示諸生教》4卷。友芝遵父行,作《過庭碎錄音》12卷。